


腸造口患者的居家護理
健康科普




腸造口,俗稱“人工肛門”,是一種在外科手術中常見的治療方式。這種手術通過將一段腸管從腹腔拉出,并在腹壁皮膚上開口,以便排泄糞便,而不是通過自然肛門進行排泄。
正常造口顏色為鮮紅色,有光澤且濕潤;正常造口周圍皮膚是顏色正常、完整的,形狀可為圓形、橢圓形或不規(guī)則形。
目前,我國造口患者總數(shù)已經(jīng)超過100萬,而且還在以每年10萬例的速度增長。腸造口患者出院后,居家護理的好壞至關重要,直接決定患者的生存質量,決定著能否有效預防各種并發(fā)癥的發(fā)生。正確進行腸造口的居家護理,不僅能有效預防各類并發(fā)癥的發(fā)生,減輕患者的不適與痛苦,還能極大地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,助力其重拾面對生活的信心與勇氣。



造口袋更換注意事項

01
根據(jù)患者的造口情況、個人喜好、經(jīng)濟狀況來選擇不同類型的造口袋,建議選擇透明造口袋,便于觀察護理。
02
造口袋更換的最佳時間:早晨起床后未進食前。
03
飯后2-3小時內,腸蠕動活躍,應盡量避免此時間段更換造口袋。
04
更換造口袋的頻率為一周2-3次,造口底盤滲漏時應立即更換。
05
造口袋是一次性用品,當腸造口袋內排泄物達到1/2-2/3滿時,應及時排空造口袋。
06
冬天時可以用手多捂一會底盤,增加柔軟度和增強粘性。
觀察造口周圍皮膚
造口周圍皮膚損傷是最常見的造口并發(fā)癥。
01
應評估造口周圍皮膚損傷的部位、顏色、程度、范圍、滲液情況等,判斷損傷類型。
02
若為潮濕相關性皮膚損傷,可使用無刺激皮膚保護膜、造口護膚粉或水膠體敷料,必要時涂抹防漏膏/條或防漏貼環(huán)等。
03
若為過敏性接觸性皮炎,應停止使用含過敏源的造口護理用品,遵醫(yī)囑局部用藥。
04
若為機械性皮膚損傷,可根據(jù)情況使用傷口敷料;黏膠相關性皮膚損傷宜選擇無膠帶封邊的造口底盤,壓力性損傷應去除壓力源。

生活指導

飲食
◆飲食均衡,細嚼慢咽。
◆少食脹氣食物:豆類、啤酒、洋蔥等。
◆少食異味食物:大蒜、韭菜、魚等。
◆回腸造口應避免單次大量進食或飲水,同時注意補充水分預防脫水。
洗澡
◆可以淋浴。
◆淋浴時佩戴或不戴造口袋均可。
◆淋浴后及時更換造口袋避免強水流沖擊造口。
◆避免使用堿性或刺激性沐浴露。
穿衣
◆寬松:不穿緊身衣褲,避免擠壓造口。
◆透氣:減少出汗,避免造口底盤粘貼不牢。
運動
適度運動,有氧運動為主,散步、太極拳、廣場舞等,避免負重、劇烈活動。
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