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物與酒精同服,酒精可能對某些藥物的代謝產生較大影響,影響藥物療效;藥物也可能影響酒精在體內的代謝,嚴重者可能致命。
雙硫侖樣反應
酒的主要成分乙醇,乙醇在體內代謝分三步:一是乙醇在乙醇脫氫酶催化下生成成乙醛。二是乙醛再在乙醛脫氫酶催化下氧化成乙酸。三是乙酸繼續(xù)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,進而排出體外。而某些藥物能抑制乙醛脫氫酶的活性,使乙醇在體內代謝的第二步被抑制,使乙醛不能轉化為乙酸,乙醛在體內大量堆積???/span>乙醛是一種毒性物質,體內乙醛濃度升高時,與體內一些蛋白質、磷脂、核酸等呈共價鍵結合,從而引起機體的多種不適,頭痛、腹痛、嘔吐、出汗、面部潮紅、心悸、呼吸困難等癥狀,嚴重者甚至出現(xiàn)心肌梗死、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、休克甚至危及生命,出現(xiàn)“雙硫侖樣反應”的癥狀。不只是飲酒,攝入了含酒精的物質也可能引起該反應。
在化學結構中,母核7-氨基頭孢烷酸(7-ACA)環(huán)的3位有甲硫四氮唑取代基的頭孢菌素,如頭孢孟多、頭孢哌酮等都能引起雙硫侖樣反應。此外,呋喃唑酮、甲硝唑等也會引起該反應。因此在服用該類藥物時不得飲酒。
低血糖反應
酒精能刺激胰島素的分泌,與降糖藥同服或注射胰島素,使血糖下降過快,出現(xiàn)心慌、頭暈、手發(fā)抖、出汗等低血糖反應,嚴重者引起低血糖昏迷,若搶救不及時,可能有生命危險。而且這種低血糖癥狀,常常被醉酒狀態(tài)掩蓋,不易與醉酒區(qū)別,導致嚴重而持久的低血糖,造成腦組織不可逆的損害,甚至引起死亡。
與非甾體抗炎藥同服
酒精可使胃酸大量分泌,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、對乙酰氨基酚等同樣也有此類作用。二者聯(lián)用導致分泌大量胃酸,以致破壞胃粘膜,有引起胃出血的風險。
與鎮(zhèn)靜催眠藥同服
酒精具有脂溶性,迅速透過大腦神經細胞膜,小劑量出現(xiàn)興奮作用,隨著血中乙醇濃度增高引中樞抑制、昏睡、昏迷。飲酒后服用苯巴比妥、水合氯醛等,可加重此作用,輕者致人昏睡,重者引起昏迷,甚至因中樞神經麻痹而死亡。
不只是飲酒,攝入了含酒精的藥物或食物會引起此反應。
1 含酒精的藥物 口服類:十滴水、川貝枇杷膏、藿香正氣水、左卡尼汀口服液、環(huán)孢素A口服液等。 注射劑:氫化可的松注射液、氯霉素注射液、硝酸甘油注射液、尼莫地平注射液、鹽酸溴己新注射液、鹽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、細辛腦注射液、地西泮注射液等。 2 含酒精的食物 蛋黃派、酒心巧克力、豆腐乳、醉蟹、醉蝦、酒釀圓子、巧克力等都不易與藥同食。
因此,酒后用藥、藥后飲酒都需慎重行事。